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接续实施林业“八大工程”,促进林区乡村振兴,增强固碳中和功能,维护生物安全多样,不断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努力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贡献。
林改动态
政策文件
成果展示
林改动态
查看更多>-
2025年07月03日
典型引路 | 福鼎海疆:红树林筑起生态“金堤”
查看详情 > -
2025年07月01日
典型引路 | 福建:林业金融新路径探索助力“点绿成金”
查看详情 > -
2025年07月01日
典型引路 | 福建南平新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查看详情 > -
2025年06月27日
典型引路 | 看福建长泰岩溪国有林场这样转型
查看详情 >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林场技术员小郭已带着测量仪走进坂里工区。测量发现,去年改造的这片桉树林,日均高生长量超过2厘米。
岩溪林场作为福建省首批现代林场试点,通过科学营林体系构建、桉树全周期培育模式创新、“漳州两票”机制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方特色的国有林场转型新路。
“以前造林是‘见缝插针’,现在是‘量体裁衣’。”长泰岩溪国有林场场长汤建福说,通过实施适地适树三级梯度改造,林场构建起“速生-珍贵-景观”三位一体的立体营林体系。
三大功能带清晰呈现。
海拔500米以下,通过林分改造、联营扩大林地等措施,将坂里工区9000亩低效杉木、马尾松林定向更替为桉树速丰林。结合“延长轮伐期+精准施肥”措施,使15年生桉树每亩蓄积量突破25立方米,较传统模式提升60%。
海拔500米以上,将有霜冻的桉树林改种火力楠、红锥等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在风害较严重区建立“珍贵树种+萌芽条保育”的复层林系统,保留桉树萌芽条形成垂直郁闭结构。将低海拔湿度大的桉树林改种尾细桉、灰木莲、香樟、火力楠等树种,有效提高林分质量和蓄积量。
场部周边建成3.2公里福建山樱花生态廊道,搭配黄花风铃木等景观树种,形成碳汇提升与生态服务双功能模块,成为周边村民的“绿色会客厅”。去年山樱花花期,林场共接待游客5300人次,生态旅游潜力初显。
如何让人才成长与树木成材同步实现?岩溪林场科研团队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针对桉树良种选育、高效培育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先后有6个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热桉3号”“热桉4号”“热桉5号”被国家林草局授予植物新品种。通过建立省级桉树长期科研基地,实现桉树种质资源保存、良种选育、种苗繁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的优化与提升,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桉树良种化水平与生态经营质量。采用“桉树上层+杉木下层”复层经营体系,有效提升林地综合效益,使每亩林地额外产出2—3立方米杉木。
如何实现场村利益联结?两票制破解了这一难题。
2024年底,岩溪林场完成坂里乡村集体联营两票林地1万余亩,发行林业地票近235.5万股、林票2119.2万股。完成岩溪镇湖珠村两票林地208亩,发行林业地票近6.5万股、林票61.8万股。林业地票持有人为坂里乡高层村、正达村、岩溪镇湖珠村,坂里乡农果场及坂里乡阳泉林场以林地入股,占项目股份的10%。林票持有人为林场,负责林场生产经营管理及全额出资,占项目股份的90%。“通过实施‘国有林场+村集体+农户’的股份制改革,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林农变股东,实现场村共富。”汤建福说。
2021—2024年,岩溪林场实现森林蓄积量净增6.3万立方米,桉树速丰林规模突破3.2万亩,1万余亩联营林地活力迸发,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
2025年06月25日
典型引路 | 建阳:“森林生态银行”激活生态红利
查看详情 > -
2025年06月13日
典型引路 | 政和:“一根竹”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查看详情 > -
2025年06月10日
典型引路 | 福建南靖探索创新竹产业发展
查看详情 > -
2025年06月03日
典型引路 | 上杭 “四库联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查看详情 >
“林票每年有分红,而且由国有林场兜底,确保了我们的收入。”日前,上杭县溪背村林农廖建秋兴奋地说,他把自家166亩林地流转给上杭县古田国有林场统一经营;拿到流转费后,又用这笔钱购买了“福林票”,原本要十几年后才能成材变现的山林马上就有了收益,买来的“福林票”还能像股票一样抵押融资、上市交易,灵活又方便。
据上杭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廖建秋所购买的,是该县发行的全省首张“林木+林下经济”赋能型“福林票”,古田镇共有7位林农、1家企业和古田国有林场购买了13年期限共146万元的“福林票”。他们将每年按林票总面值的4%享受预收益分红,林农每亩每年平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化祖国必须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上杭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
护林涵水,筑牢生态屏障。上杭县森林植被广袤,森林覆盖率达77%。该县统筹规划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建设,大力实施植树增绿工程,不断扩绿、兴绿、护绿,全面提升森林蓄积量。2021年以来完成造林绿化55.33万亩,其中植树造林11.44万亩、森林抚育31.69万亩、封山育林12.2万亩,森林蓄水量增加近300万立方米。全县累计实施16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综合治理面积9.321万亩,治理河长16.09公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3万吨,每年新增蓄水效益785万立方米,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该县还依托白砂国有林场,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建成全球首个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国内首个树种菌根类型试验平台等国际领先科研设施。
林海生金,激活发展引擎。上杭是南方集体林区48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是福建省现代竹业重点县。该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绿色富民产业,全县种植林下中药材2.6万亩,实现产值5.4亿元,带动1.5万名群众就业增收。全县发展竹制品加工企业39家。2024年实现林业总产值62.6亿元。在古田镇云上森林人家,利用800亩原生态阔叶树种资源建成的漫步观光步道,让游客感受“云上仙境”的森林美景。2024年,该县森林人家共接待游客56.42万人次,年收入突破4000万元。
沃野储粮,夯实供给底盘。上杭县多渠道拓展土地利用价值,拓展种粮空间,先后4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该县还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红肉蜜柚、沙田柚、杭晚蜜柚等品种超5万亩,年产值近2亿元。全县种植野生灵芝800余亩,养蜂2.9万箱,成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仓库,也是农户增收致富的“绿色宝库”。
翠木凝碳,打造碳库标杆。上杭县积极探索推进森林“碳库”建设,拓展丰富“林业碳汇+”价值实现应用场景。2021年,紫金矿业集团发行全省首单“碳中和”债券,债券发行规模3亿元,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光伏发电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建设,该项目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37万吨。紫金矿业集团还与白砂林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设紫金矿业绿碳基地,占地面积1801亩,预计未来30年可固碳12.76万吨。该县还推动全省首家司法绿碳基地落户白砂林场,将碳汇认购纳入刑事犯罪修复路径,对造成碳汇损失的违法行为,在补种复绿修复生态基础上,自愿认购破坏生态导致水土流失碳损失赔偿。截至目前,已引导15起案件被告人认购碳汇2320吨,推动“生态损害赔偿”向“碳汇补偿”转化。 -
2025年05月30日
典型引路 | 永安:做活竹文章 走好绿色路
查看详情 >
驱车从永安市区向上坪乡方向行进约1小时,沿坡而上就能到达面朝森林、向山而栖的天斗山居民宿。
一场小雨过后,浩渺云海从山里升起,民宿四周云海缭绕,风景如画。
今年是天斗山居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入驻的第五个年头,坐落于九龙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天斗山居依托上坪乡丰富的竹资源,打造集康养民宿、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研学拓展、诗会画展、餐饮服务、智慧养生、智慧农场等业务于一体的竹康养综合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竹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天斗山居民宿由老宅改造而成,共有4幢20间客房,竹元素是其标配——客房床头的竹编独具特色,正对的落地窗前,美似仙境的竹海映入眼帘;桌上柜上的竹制家具触手可及,小巧精致;半山腰上,农家烤笋房鼓风机轰鸣,一批批鲜笋正烘干脱水……
天斗山居主理人林前程在外打拼多年,怀揣着发展民宿的愿望回到家乡,在合伙人的支持下,把脑海中有关山居的天马行空搬进现实。自投入运营以来,民宿周末节假日客人爆满。对此,林前程毫不犹豫地归结为“因地制宜”:“民宿一定要结合地方特色,为游客量身定制体验式旅游。”
竹景游赏、竹林康养、竹产体验,在天斗山居,客人尽享“竹盛宴”。林前程介绍,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发展林下养殖业,饲养的土鸡土鸭是住客餐桌上的美食;竹海之中,从民宿到其自营农场有一条长2.3公里的步道,绿竹成荫,住客可以在此徒步,体验山地越野;民宿还搭建了一幢三角屋用作共享直播间,在线销售永安特色竹食品。
“民宿2023年10月对外营业,到此一游的福厦漳泉和北京上海的游客居多。”林前程说,一处看风景,四季不同样,吸引大城市游客的,正是竹林深处的幽静闲适、空气的清新宜人,独享一方宁静的同时,还可观赏日出美景,品味健康的药膳佳肴。
“今年,我们将针对竹林康养,开展课程研究。”永安市林业局科技科负责人马键斌介绍,永安市坚持以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挖掘竹乡特色,推动网红旅游打卡地升级打造,进一步提升竹乡文旅品牌影响力。
天斗山居有间共享直播间,是竹里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在永安,竹产业抱团发展屡见不鲜。
位于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业园竹具城的竹里体验馆,犹如浓缩版的酒店空间。这里展示着公司特色产品,竹文化与设计的完美融合,让家具布设的前台、书吧、客房、餐厅等功能区相得益彰。
手机支架上的“永安福”、座椅上的“官帽”、靠椅背部的非遗大漆,竹里善用文化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已成为三明竹家居的一大招牌。
竹里打造充满竹韵的居住空间,早已应用到安徽、甘肃、江西、珠海、新疆等地的酒店和民宿之中。今年,竹里已搬迁至新厂房,总经理吴黄贵介绍,竹里将继续将竹家具融入空间设计,打造特色的竹文化、竹家居、竹生活体验场所。
以林竹产业优势和闽台文化底蕴为基础,永安市打造永安竹具城,带动和促进林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它不仅是一座竹具展示城,也是一个让全国各地游客体验永安竹文化的特色旅游产业园。
奋力写好“竹”文章,永安市立足丰富的竹林资源,走好竹康养旅游业赛道,推动解决竹产业集聚发展、品牌宣传推广等问题,将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多措并举提升竹产品附加值,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 -
2025年05月27日
典型引路 | 福建屏南高山花卉绽放“致富花”
查看详情 >
政策文件
查看更多>-
2024-02-27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实施方案》
-
2022-07-09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
2023-10-19
中共福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补助政策
省级以上财政林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及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林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共同财政事权或引导性扶持资金,主要包括林下经济发展、竹产业发展、花卉产业发展、林业科技推广、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出。
-
竹产业发展补助
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补助 指用于支持竹产业原材料基地、精深加工、公共服务平台及专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补助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与融合,推动笋竹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笋竹精深加工附加值,择优扶强笋竹产业链。每年补助重点县不超过10个,每个重点县每年补助资金最高不超1000万元。
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补助 指用于支持笋竹精深加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研发,开展竹林认证、品牌创建和引进新设备等方面的补助。
按照“市县申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末位淘汰”的原则每年确定示范县不超过15个,每个示范县补助资金最高不超500万元。其中项目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研发补助标准不超过支出额0%,补助总额最高不超100 万元,补助对象为规模以上企业;竹林认证补助不超过支出经费50%,补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新设备引进补助标准不超过设备采购金额30%,原则上单个企业每年补助总额不超200万元,生产有机燃料等低端产品加工设备不予补助。现代竹业重点县补助 指用于支持开展竹山机耕道建设与维护、竹林培育相关设施设备、笋竹培育新技术推广、笋竹采运新工艺及丰产竹林示范片经营措施等方面的补助。每年补助重点县不超过10个,每个重点县每年补助资金最高不超300万元。
注意事项:同一年度不得同时安排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现代竹业重点县补助。食用林产品(鲜笋)安全相关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县不给予竹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重点县和现代竹业重点县补助。企业法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以及被安监、工商等部门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予补助。
-
花卉产业发展补助
发展设施花卉主要支持建设用于花卉苗木生产的薄膜型智能温室(含温室物联网控制系统 )、连拱大棚和拱形大棚,补助标准为不超过温室或大棚地面以上主体工程造价(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价结果为依据)的50%,每个申报单位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且不得与贷款贴息重复申报。
激励品种创新主要支持建设特色优势花卉种质资源库(圃)、奖励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且推广种植效益显著的花卉苗木优良品种。特色优势花卉种质资源库(圃)补助原则上从获得省级主管部门认定命名后的次年给予一次性补助45万元;单个花卉苗木优良品种一次性奖励 15 万元,奖励个数不超过当年申请奖励品种总数的 1/3。
-
林业科技推广补助
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补助最高不超300万元;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平台、林业科技平台建设补助最高不超200万元;科技攻关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补助最高不超150万元;其他科技研究及推广项目最高不超50万元。 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可以连续支持三年。
-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补助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补助 是指用于扶持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家庭合作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生产建设、信息化建设、品牌建设、技术培训等补助,促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补助对象须经营用材林(竹林)1000亩以上,或油茶500亩以上,或苗木花卉、林下中药材等其它经营200亩以上,每个补助最高不超30万元;家庭林场、家庭合作林场补助对象须经营用材林(竹林)300亩以上,或油茶100亩以上、或苗木花卉、林下中药材50亩以上,每个补助最高不超20万元。每年支持100家以上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